用单反数码相机拍摄高清视频的操作方法和图片拍摄不同,和传统的电视摄像不同,和DV拍摄也不同,它更接近于传统的电影摄影,但是也有所不同。因为单反数码相机首先是为拍图片设计的,所以在用它拍摄视频的时候,在特定情况下,会出现“镜头呼吸”、“果冻效应”等许多新问题,这是传统电影摄影也不曾遇到的,这些新问题影响了单反数码相机拍视频时的操作方法。前期拍摄的操作和传统的视频拍摄有很大不同,在视频后期制作上也出现了更多的新情况。于是,大量技术名词涌现出来。 上海影视制作公司,上海公司宣传片制作。
镜头呼吸?果冻效应?画幅?帧速率?频闪?转码?……各种技术术语吓退了很多新手。他们充满热情地去创作,却不懂基本的视频拍摄制作剪辑技术,也无法应对新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从而无法制作出真正高质量的作品。带有高清视频拍摄功能的单反数码相机出现后,使电影数字化制作的成本大大降低,让拿起相机拍电影成为了可能。于是,图片摄影师、电影胶片摄影师、电视台的摄像师,视频广告摄影师、影视专业的学生、DV爱好者等等,纷纷开始用相机进行影像创作。然而,作为一个跨界的功能,单反数码相机的高清视频拍摄给不少人带来一些技术上的困扰。
现在市场上具有高清视频拍摄功能的产品有很多,性能和功能各有不同,许多卡片相机、手机甚至MP3音乐播放机都集成了视频拍摄的功能,显然与挑选用于图片拍摄的单反相机不同,那该如何来挑选?哪几款是最适合视频拍摄的呢?其实数字单反相机的视频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归纳为以下的流程:
(1)成像:通过镜头将光线投射在CMOS上。
(2)信号转换:将CMOS上的光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编码:将数字信号编码为高质量且便于存储的数字视频格式。
(4)记录:将编码后的视频文件记录到存储卡中。
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拍出具有电影般质感,高品质的高清视频,所以最终形成的影像画面的高质量,才是我们选择机身时的决定因素。从上面的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镜头的成像能力、CMOS的信号转换能力以及编码能力都是影响画面质量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与机身相关的几项内容,明确几个和视频功能相关的技术概念。正是这几个重要的技术概念决定了最终画面的品质,同时,这些概念也是我们拍摄和制作影片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基本技术问题。
1、 画幅。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画幅理解为高清视频单反相机中的感光元件的大小。现在的高清视频单反相机都是使用CMOS来作为感光元件,那么我们可以直接把画幅理解为CMOS的尺寸。目前高清视频单反相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画幅:全画幅、APS-C画幅、Micro 4/3画幅。全画幅:全画幅是针对传统135胶卷的尺寸来说的,也就是说它的成像元件尺寸是与传统单反相机中使用的35毫米胶片相同的。当然,各品牌的CMOS实际尺寸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相当于35毫米胶片的尺寸,我们这样来理解就可以了。简单的说,我们使用全画幅的单反相机拍摄的画面,与使用35毫米胶片的单反相机拍摄的图片画面是相同的。(为了符合高清视频格式的标准,视频画面的宽高比会被限定为16:9。)
APS-H画幅:APS-H画幅小于全画幅而大于APS-C画幅。这种画幅使用全画幅镜头时需要进行1.3倍的焦距换算,也就是说,一个50mm的标准镜头安装到APS-H画幅的机身上时实际焦距为65mm。这种画幅较少见,是由佳能公司开发并使用在少数机型中。 Micro 4/3画幅:是松下公司和奥林巴斯公司联合发布的一种全新的概念,它采用4/3画幅单反相机上的传感器,取消了单反相机上的反光镜箱。它比APS-C的画幅更小,主要是为了减小单反相机的体积而设计的。这种画幅在使用中需要将全画幅镜头的焦距进行两倍的换算,也就是说,一个50mm的标准镜头安装到Micro 4/3画幅的机身上时就变成了100mm的长焦镜头了。目前 Micro 4/3系统还不够完善,可选择的镜头相比来说较少一些。
总地来说,画幅越大,画面的成像质量越高,所以,全画幅可以获得最好画面质量。但APS-C凭借着与传统电影相同的画幅,创造出的视频影像最符合电影观众的视觉习惯,也最为电影摄影师所偏爱。Micro 4/3由于画幅较小,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在专业视频领域应用还不是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