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立体影视制作的发展史和电影的发展史相差无几。19世纪末,英国威廉姆·弗莱斯·格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的装置,他在银幕上同时放映两个画面,观众通过佩戴眼镜获得3d立体感。这是最原始的3D立体电影,但因繁杂不具推广性,没有戏院采用。而1936年米高梅公司根据红绿滤色透镜原理拍摄的《Audioscopiks》系列,给观众派发了红绿眼镜,效果在当时机器震撼,该片还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
3D立体拍摄时根据人的双眼视觉差进行的,而经过眼镜看到的图像必须经过大脑的运算才能形成立体效果;这样就要通过3D立体眼镜来实现了;现在3d立体拍摄制作的方式有很多种,而3d立体放映方式更多,不同的方式要通过不同的眼镜来观看才能产生立体效果;目前3d立体眼镜主要有以下几种:
分色式:这是最初级的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色分法会将两个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这样视频在放映是仅凭肉眼观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效果,以红蓝眼镜为例,红色镜片下只能分辨除红色外的景象(红色镜片,底色为红色所以影片中的红色被忽略),蓝色镜片只能分辨除蓝色外的景象(蓝色镜片,底色为蓝色所以影片中的蓝色被忽略),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这种眼镜损失色彩信息,成像效果不是很理想。
分光式:又称偏振光式、偏振式,主要应用于影院和其它高端的3d立体拍摄制作应用。这种3D眼镜和分色式有相同之处,都是通过过滤使双眼获得不同信息。两只眼镜使用不同的偏振方向,使得两幅分离的图像可以分别被投射。分光式眼镜也不贵,一般十几元到几十元就可以买到,但是这种眼镜对显示设备要求较高,多针对于投影,专业级别的液晶显示屏算是天价,上海动影传媒使用的24寸偏光3d立体监视器人民币五万左右。
时分式:又称主动快门式,是当前家用3d立体电视的主流技术,同时也是电脑显卡芯片主流厂商之一NVIDIA现在主推的一项应用,称之为3D VISION,需要显示器和3D眼镜的配合来实现3D立体效果。时分法所采用的立体眼镜构造最为复杂,当然成本也最高。两个镜片就好像两个快门,采用电子控制,可以根据显示器的输出情况同步切换开关状态。显示设备显示左眼图像,左眼眼镜同时透光,反之亦然。快速交替即可产生3D效果。这种眼镜是当前3D眼镜中最昂贵的,多数市价在千元以上,同时也很娇贵,需要小心保护。另外为了让图像不会感到闪烁,显示设备必须支持120Hz,这样才能实现每个眼镜看到画面保持60帧速,否则会感到闪烁。
光栅式:首先应该说明,光栅式无需眼镜,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裸眼3D技术,因此也放在这里介绍。基本原理是同一副图像通过屏幕纵向的光栅阵列发生折射,从而在观看的地方产生左眼区和右眼区。如果理解不了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百叶窗,当百叶窗打开一定角度,是不是要某个位置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但光栅式也有缺点,就是清晰度和其它的立体相比要差些。并且能看到较好的3D效果的区域很窄,站在其他位置很难得到理想的立体效果。只有在非常大的电视上清晰度稍高,但这样一来,价格也就上去了,但光栅的不管怎样弄,想克服这个缺点是比较难,当然技术进步了例外。
终极3D全息式:全息式无需眼镜,并且从各个角度看都是立体的,更加真实。想象一下用这种技术看鬼片,估计能吓死不少人。当然目前而言,全息式还远不成熟,推广更似乎是遥遥无期,目前而言只在部分科学馆有用于科学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