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影视制作公司数不胜数,而现在影视行业的存在现况却又让人担忧。真正规范化的,能形成产业链的影视制作公司少之又少。
上月举办的上海电视节后,在北京——这个有1000多家影视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的城市——各家影视公司老板们考虑最多的就是两个字——出路!在记者采访的众多影视公司老总的口中,谈到最多的话题就是“减产”。记者从随机采访的十余家主流影视公司负责人口中了解到,2010年没有一家公司在电视剧制作上扩容增产,无论是像央视、上海东方传媒这样的国有企业,还是像华谊、慈文这样的民营实力兵团,电视剧产量均没有超过去年的计划。慈文影视董事长、著名出品人马中骏甚至告诉记者:“我们今年投拍的电视剧,全部都是已经有买家的,即将投拍的电视剧也是接到了电视台的订单才生产制作!我们自己今年没有任何自创的电视剧要拍摄!”
北京如此,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差不多。拥有影视公司近500家的浙江省,也在执行产量“适度从紧”政策。有地产商背景的浙江影视龙头企业——绿城传媒副总何流告诉记者,今年公司仅仅计划拍摄两部电视剧,一部是根据麦家小说改编的《刀尖上行走》,这部剧已经被四川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等买下,卫视也已经进入排播档期,另一部是筹备中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电视剧,已经拿到央视的订单。
从两三年前开始,影视行业进入了“战国”时代,各路诸侯携资金重磅杀入。在资金大举进入后,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垃圾”更多了,二是名导名演员的身价飙升。某著名导演被指“替身王”,其实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几部大戏连续火爆,把这位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突然捧上了一线,新项目纷至沓来,“一位导演一年拍两部戏还算正常,一年拍五六部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但现在就有人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