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西方也流传着“声音为王”的谚语。这是对人声之美的高度评价。我们通过
声音交流;我们最早听到的声音之一便是人声,它是大多数听众的注意力之所在。因此,录制出优美的人声至关
重要。
口碑良好的话筒是录音师的首选。第一个映入脑海的是Neumann U47、Telefunken 251、AKG C12,其他包括
SE Electronics Gemimi 、Audio Technica 4050、DPA 3541、Shure KSM 44、AKG C414,动圈话筒中,Shure SM7
以及Sennheiser MD421 和441算得上是价廉物美。总的来说,具有心型指向性的话筒只针对演唱者的直达声,而
将房间影响尽可能排除在外。录音师还可以利用心型话筒的近讲效应调节演唱者与话筒距离的远近,直到获得满
意的低频响应。
录音场所的声学特性是另一关键。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重要的是让人声与其他元素隔离,如果房间小,反
射多,拾取直达声的同时,也拾取了略微延迟的反射声,导致相位上的麻烦;如果房间太大,混响声营造出的空
间感对最终混录并无多大帮助。因此,较好的办法是做出强吸声、短混响的建声环境,通过改变反射面与演唱者
的距离来调整混响时间。此外,在演唱者脚下铺块地毯不仅增加吸声,也可以消除一些噪音。来自谱架的反射总
是令人头痛,建议垫一块毯子或者泡沫等物品在乐谱下面。如果房间有着恰到好处的空间感,混录时希望加以利
用的话,最好单独摆一只房间话筒。
为独唱摆话筒时,表演风格决定了话筒摆放远近的位置。很近距离的摆放(3 cm~6cm)适用于流行歌曲,歌
者的每次呼吸都像是能让听众感觉到就在耳边。可是喷口声在所难免。话筒防喷罩这时特别管用,尽管声学上它
并不透明,会带来高频损失,加EQ虽然很好克服,但是同样会引发相移。所以,仔细调整话筒摆位,直至喷口声
消失才是上策。
一般来说,将话筒正对演唱者的嘴,指向鼻子以下嘴巴以上的位置,喷口声就从话筒下溜走了,对拾音无任
何影响。远距离拾音的话,距嘴唇30cm~1m远,高出15cm~30cm非常合适。这样的摆位也适用于合唱。两个或更多
的演唱者在一起需要找到一个最佳位置来拾取这个演唱组的所有声音。让他们肩并肩地挨着站,围着话筒形成一
个半圆,最好5人一只话筒,让他们自己去找声音的平衡,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节省声轨资源,使得最终混录相对
容易,因为不用去推那么多的推子了。
话筒位置摆好了,最好在每个歌手脚尖地板上帖上胶带纸做个标记,即使中途休息后重新再来,也能准确恢
复先前的位置,保证混录音色始终是一致的。对于合唱而言,需要多只话筒,准备一、两级梯步让演唱者分别站
在地面和梯步上,让每个人的声音都在话筒的覆盖范围内。比方说,有20个人的演唱组,6个人站地板,剩下每7
人一组分两组站在两级梯步上,用一只立体声话筒就可以覆盖了;如果只有一级梯步,那么10人在上,10在下,
选用三只同样型号的话筒,瞬态响应、频响和灵敏度才会一致。重要的是这样的安排得与房间特性吻合。无论前
面还是后面,太靠墙引起反射都是不利的,这是放梯步的一个原则。
对于人数较多的合唱,三只全指向话筒置于指挥头顶呈等边三角形摆放,边长4~6英尺,效果很好。如果队伍
摆得太宽,需加一对宽心型指向话筒两边各放一只。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低音的位置安排很重要,尊重艺
术家的演出习惯,最好不要为了录音而将习惯的位置打乱。房间话筒进单独的声轨,这样缩混时才有最大的自由
度。
人声EQ方法多多,但与录音格式关系密切。模拟磁带会在一夜之间丢失高频,也就是那些最有光泽的部分。
虽说以后可以提升高频加以弥补,但是本底噪音也会增加,与其如此,倒不如录音时预先提升。数字录音无此缺
陷,10kHz左右作斜坡形提升几个DB,是可以增加亮度的。滤除100Hz以下,自然赶走了低频的房间噪音。
手头有好的压限器的话,录音时略微使用是必要的,缩混过程再用一遍,分成两步的话,可以避免过度压缩
造成失真。一般来说起始时间40ms 、释放时间400ms 、3:1的压缩比,再设置门限,可以得到7db~10db的最大峰
值。而处理流行歌曲习惯使用较低的门限、更低的起始时间、高的压缩比,有的录音师把压限器当成整体的增益
衰减来工作,再设置较高的门限作限制,比起单纯的压缩效果更为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