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做到胸有成竹,熟悉自己发布内容的全部情况和有关知识,通过长期的积累掌握临场发言的技巧,成为新闻现场发布的直接策略。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勤于思考,预先分析可能面对的记者挑战,才能临阵不慌、应对自如。正像飞行员平时不断为自己设想各种故障和难题一样,从容面对发布会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能有效地进行新闻发布。其中,需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有三种。
(1)借助姿体语言表现自信
现场面对媒体记者时,新闻发言人一定要有信心,起码要让记者看起来信心十足。因为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一个政府或者机构的形象,充满自信是每个新闻发言人必须牢记的信条。如果你想要影响听众,必须首先影响你自己。卡耐基说过:“你的精神和灵魂会通过你的目光、你的语音和你的神态向外放射。你不冷不热,他们就三心二意;你轻率肤浅,他们就视如儿戏;你出言不逊,他们就对你侧目而视。”
身体的活动同大脑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发言人能随姿体动作而思维活跃,语言畅达,而且能促进听众对发言人观点的吸收。在发布外界有疑虑的消息或意见时,新闻发言人应以坚定的表情表达自己的立场,适当辅以加强语气的手势或动作,以加深提问者的印象。在发布外界激烈反对的消息或意见时,切忌使用姿体语言,以免造成提问者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姿态和表情宜于稳重大方,适当节制手势的幅度,彬彬有礼却不咄咄逼人。
正确地使用目光,以目光调动记者的注意力,因为一束目光等于很多深沉的语言。新闻发言人说话的时候,目光不必聚焦于对方脸上某个部位,而是放虚一点,用目光笼罩台下所有的人。观察记者的表情,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声音,让记者始终跟着新闻发言人的神态和话语去思考。
(2)增强语势的感染力
要注意声音的力度和弹性。我们说话时往往会耸肩、皱眉、提高音量、改变声调、调整频率等。但是姿态和表情更好地配合谈话,能加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记者从发布会上能接受更为丰富的思想。新闻发言人采用温和平缓的叙述方式,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表情放松、语气平和、眼神亲切、动作轻柔,尽量拉近与提问者的心理距离,争取其信任感。如果新闻发言人讲话有活力,表情兴奋会对他人的精神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甚至记者的情绪也会随发言人的姿态和表情而发生变化。
说话时要注意吐字清楚,音量音高适中。语言要清晰规范,表达流利自如,词汇丰富,字句多样。有时音调放低,更加表现出权威感;当要加强某个观点或态度时,语势可以较为急促,音量提高,使记者注意力集中;在表达悲痛或强调沉重心情时,可以用较为缓慢的语速,注意重音和适当停顿。
停顿在静默中为记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停顿产生思想,产生回味,令发布会的进程呈现出节奏感。当记者需要笔录的时候,发言人以适度的停顿给他们点时间,让记者从容地记下他们需要的内容,否则记者就会手忙脚乱。停顿还可以激发注意力,强调某个观点,表达深刻的寓意。周恩来总理在60年代曾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总理先生,中国是否有妓女?”周总理立即回答:“有,”他停顿了一下并扫视各位记者。中国记者惊愕地看着总理,认为他发生了口误,外国记者高度注意起来,等着周总理如何自圆其说。大厅里寂静得听出每个人的呼吸声,这时周总理抬高声调说:“在台湾。”听罢,所有记者对周总理的智慧与敏锐万分佩服,他的停顿加强了他的表达效果,增加了感染力。
(3)照本宣科与脱稿表达相结合
新闻发言人照本宣科一般不如脱稿表达效果好。脱稿发言针对现场情况生动活泼地予以宣讲,与记者的眼神接触也能增进表达效果,凸现新闻发言人的自信。事实上,发言人根本不可能事先知道每位记者的提问而做好准备。如果记者的提问和发言人宣读的稿子内容出现很大差异,反而会削弱发言的效果。但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如果针对重大事件的发言事先有讲话稿,较多地照稿宣读也会增加其权威性。
在发言方式的选择上,照本宣科与脱稿表达各有用处,可以取长补短、结合使用。当发言人介绍数据和重要细节时,根据文稿照本宣读,在与会记者的心目中留下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良好印象。而在表达观点、申述理由时,不妨脱稿表达,文彩飞扬、轻松自如和平易近人的语言和适当发挥的诙谐,能够塑造新闻发言人的出色形象。周总理在生前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美国记者问:“总理阁下,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总是挺胸仰头?”周总理风趣地回答说:“那是由于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如果总理照本宣科,无法回答这种突如其来的问题,自由发挥显露出新闻发言人的自信与机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