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是电视作品制作过程中的关键,一部电视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摄像的技术与艺术,当然后期加工亦不能忽视。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因为它是与电视屏幕效果的好坏、受众的视觉反应和思维接收息息相关的。构图能力是电视摄像人员画面造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摄像人员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构图是使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形象化、可视化的过程,归根结底是要依*一系列造型手段,并通过摄像机的取景框以构成画面造型上的表现形式。那么,我们又如何在有限的屏幕内进行合理布局,在画面构图上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注意动静的关系
静态构图是指画面造型元素及结构均无明显变化的构图形式。一般情况下,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均处于静止状态,镜头内的构图关系基本固定。比如:我们拍摄会场的主席台,用固定镜头表现,画面中的人物、桌椅、会标等均基本不动,即为静态构图形式。
动态构图是指造型元素及画面结构发生变化的画面构图形式。动态构图下的被摄对象与摄像机同时或分别处于运动状态,使得画面内视觉形象的构图组合及相互关系连续或间断地发生变化。比如拍摄会场的内容时,如果开机拍摄时正值各位领导走向主席台就座,那么画面中被摄对象(开会者)的行走坐落就不断改变了画面的结构关系,或是摄像师拍摄了一个摇镜头,从主席台(起幅)摇到台下的与会群众(落幅),画面中的视觉主体、构图结构发生了变化,也是动态构图。
在拍摄构图过程中,静态物体要有静感,而动态的物体要有动感,要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比如:大海与正航行的军舰或轮船,让其前景带上静止的海礁,远近带上几只迎空飞翔的海鸟,这样的画面就比较和谐。
注意画面层次感
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要求摄像人员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和背景的关系,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好光、色、影调、线、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电视画面。
主体即电视画面中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明确画面的主体,通过构图设计和构图配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等的相互关系,既能很好地反映主题,又能在结构上分清主次,合理构图。例如将主体处理成中景、近景、特写等景别,采用跟镜头的方式始终将主体摆在画面的结构中心等。或者使主体在画面上所占的面积不大,大部分面积让位于环境。对主体的阐述着重神韵和内涵,有的主体甚至掩藏在画面深处,同样具有吸引力,观众的视线最终会停留在这里,使之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陪体指在画面中与主体构成特定关系,或辅助主体表现主题思想的对象。陪体在画面中能对主体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帮助主体说明内涵,比如新闻事件现场的地域标记季节特征等,帮助主体,使得报道内容表现得更加完整和真实。陪体可以渲染,烘托画面的主体形象,发挥其“陪衬”作用,使主体的表现更鲜明充分,比如通过光影、色彩手段来渲染主体所处环境的氛围等。
环境是指画面主体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环境包括前景、后景及背景。环境在画面中除了能陪衬、突出主体之外,还能表现主体的活动地域、时代特征、季节特点、地方特色,帮助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表现特写的气氛,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概括力等。
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是否突出,是衡量构图的主要标准之一。拍摄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及环境等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相互照应,轮廓清晰,条理和层次井然有序。 注意运用均衡 均衡主要是指构成画面各种因素在视觉重量上的均势。由于电视画面是运动的,均衡便呈现出动态,并和心理均衡交织在一起。画面中的均衡可分为结构的均衡和色彩的均衡。
结构的均衡,在实际拍摄中要利用人们的视觉加重作用来制造均衡(动态的、心理的)。例如:绘画理论中讲的“补白”,大面积空白处的小面积视觉对象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的视觉集中,因而视觉分量相对就重,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将“黄金分割”借鉴到电视画面构图中,也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按照黄金分割点来安排主体的位置;根据黄金分割率来分配画面空间;按黄金率来安排画面中地平线的位置,这些黄金分割式构图能够给人以悦目的视觉效果。“补白”、“黄金律”都是利用人们的视觉加重作用使画面达到均衡。
色彩的均衡是指画面上不同色彩面积的分布要避免等量、对称和零乱。等量则无主次之分;对称则平淡乏味;零乱则使人过厌。处理色彩的均衡,要根据主体的颜色,尽可能地选择与其相对的色彩背景,也可调整主体的颜色,这样能使主体更加突出,画面的整体效果更加鲜明。运用“补白”、“黄金律”同样可以处理画面色彩的均衡。但色彩的分布一定要有大小、轻重、主次之分,避免色彩对比的生硬和过于强烈,更要简洁、单纯,防止杂乱无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