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电视媒体等受众日益老化,且费用高企的背景下,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随着社交类平台、微博等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成了企业营销的新宠儿。一些企业做品牌,从传统的“自古华山一条道”——— 必须央视投广告,转向轻盈快捷、门槛不高、费用不高的微电影领域。
微电影,多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是一种时长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适合在移动状态或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相对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视频”短片。企业之所以青睐微电影,是因为微电影与品牌结合,可以通过故事化、情节化的内容,全面展示品牌的内涵和诉求,突破了常规电视广告的限制,实现与消费者深层次的互动沟通,与消费者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企业微电影的最佳境界,是江湖上传说的“病毒式营销”:消费者看完了,记住了,而且有强烈的冲动去分享,去转发。然而坦白讲,许多微电影的效果却差强人意。企业做微电影的目的是“以微知著”,微电影建立大效果,达到对品牌建设“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微电影没有达到预期的“大效果”,却是相反的“微效果”——— 时间可以说明一切问题,看看过个两三年,消费者还会不会再想到和提到企业做的微电影——— 这是检验企业微电影效果的最简单和有效的手段。
为何微电影常常只有“微效果”?最大的问题,是内容上的硬伤。要做出能有“病毒式营销”效果的微电影,大致可以走两条路线:一是“胳肢窝”路线,让观众看了能发笑的那种类型,也就是网上惯有的“恶搞”;二是打动“泪腺”,走情感路线,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动人的情节,引发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和精神共鸣,从而达成“病毒式”自传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