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高级技巧
影视摄像是利用摄像机、电影机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做(景物)减法,这话一点不假。事实上摄像就是用摄像机记录历史和创作艺术的工作过程,是一种使用镜框清除杂物,突出主体,简化画面的工作。
光是影视画面的雕刻刀,的确如此,影视制作画面的艺术韵味和技术指标都依赖于正确光线的雕刻。假如画面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都会导致画面艺术水平的营造和色彩、亮度、灰度等技术指标的正常还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影视制作的技术条件决定了它的亮度、色彩、灰度等技术指标,顺光能全面地表达物体的质感,具有平涂效果,因此应严格配置主体与背景的光比。侧光易在被摄体上形成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有利于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在运用时应注意受光面和阴影面各占一半,平均分配的阴阳脸现象。逆光利于勾画物体轮廓,能强调事物数量,参与画面布局。在用逆光拍摄人像时,正面应有足够的辅助光,曝光以正面亮度为准,同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镜头,形成灰雾。
剪影则舍弃了主体细致末节的表现,着重物体轮廓姿态的传神和写意,拍摄时应以天空亮度为准曝光,使天空保持一定层次。
而阴雨下雪天常见的泛光(散射光)对拍摄画面造型不利,因而要选择色调的搭配,尽量用暗的门窗、树木作前景,突破光线的灰平,获得一定的空间感。在表现雨雪形象时,最好选择侧逆光拍摄,同时应注意背景要暗,主体色调深些,才能衬托出雨雪亮的线条。另外,利用屋檐的滴水,窗上的雨珠作前景,也可加强雨水的气氛。在布光时,女性的肖像照明最好避免任何形式的垂直光或边缘光,男性的轮廓光应弱于女性,尤其是对于头发稀少的人更应如此。
“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在构建影视画面时,也应随时注意留足画面应有的朝向空间(鼻前空间)、顶上空间。由于技术和制造上的原因,摄像机上的寻像器、机房中的监视器和观众家里的电视接收机都存在着5~20%的视屏差距,这就更要求电视摄像者在经营画面空间时要留足恰当的空间,以避免观众没能看到该看到的部分或看到了不该看到的部分。
另外在构图时,应严格保持画面中的线条“横平竖直”,合理布置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使它们构成画内情节。一般情况下,应按照德国美学家德鲁夫?西尔逊发现的黄金分割律或进而演化成的九宫格去摆放主体。
而在一些艺术性节目和不宜正面出现的画面中还应使用虚化和非正常视角拍摄,以维护节目的艺术品位和突出主体。在拍摄多个合成画面和字幕叠加画面时还应考虑到画面、字幕合成后的构图效果,也就是运筹、设计画面于拍摄之前。
对于新闻性和纪实性的影视制作节目,不适合用遮幅式构图,因为它使画面一开始就从形式上有了某种创作表现性,从而失去了客观纪录的真实感。为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可以注重画面前景的配置,用背景来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气氛,加深观众对主体的理解。有时为了简化背景,可用黑丝绒作背景,构造“无背景”的深远感。一般情况下,暗的主体应衬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体应衬在暗的背景上,以便于主体从背景上抠出来。
为防止滥用变焦镜头,一般在说不清楚为什么用运动镜头时,都不要用推、拉、摇、移、甩等运动镜头,多用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的固定镜头,因为运动镜头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比如推镜头大多表示一种强调;拉镜头一般在于交代主体所在环境;摇镜头多用于交代被摄体之间的关系;移镜头更多的在于一种展示和参与;而甩和升降等技法更多的是为了营造一种气势,实现场面的调度和时空的转换。
在迫不得已要运用这些主观性很强的运动镜头时,一定要根据表现主题的快慢节奏,本着平、稳、匀、准的原则使用。更为重要的是要特别注意运动镜头起始画面的构图和稳定。因为起幅与落幅画面是运动镜头的“重音”所在。起幅犹豫不决或落幅后仍在修正构图都是失败的,因为它会给观众一种含糊其词和模棱两可的印象,从而减弱了节目的表现力。